大家好,我是来自易博国学文化的论语传习师:王九桦。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学习论语的体会。
首先感谢邢学坤院长、孔德铭院长、唐晓林老师、刘雅馨老师、冯树轩老师、李学欣老师 、李阳老师等等。感谢这些传播国学文化的先导们的精心指导,给了我一个分享交流的机会。我分享的题目是:
孔子的光芒——读《论语》体会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九桦者,山东威海荣成人也。老师们,我来自美丽、富绕、洁净的山东省威海市---荣成。荣成古来就有“小白龙”之称。站在隆峰附近的围德山上,向南眺望,一片碧海蓝天。荣成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经济发展在全国,曾是江北第一虎。那里风景优美,海产丰富,是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是雪白的大天鹅最喜欢的地方。那里曾是戚继光抗倭的第一线,也是共和国著名的将军县之一,一共产生了100多名将军。
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的小河。我是中国人,更爱我的祖国。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中国者,万物财用之所聚也;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中国者,仁之所施,诗书礼乐之所用也。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我爱你,华夏中国。
2022年8月,我有幸来到孔圣人的家乡,山东曲阜,并在阙里书院系统地学习《论语》,至今已经70多天了。
李学欣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历历在目,疯狂英语创立人李阳老师的Education is Power,教育就是力量,依然响在耳边。我依然坚持读《论语》,坚持学习听课,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要读论语?心中一片茫然。邢学坤院长、冯树轩老师做了为什么学习《论语》,开展“儒风新生活”的报告,心中才豁然开朗。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知,如果把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我们必须知道树的根有多深,树的灵魂在哪里?
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青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越是西方反对的,我们越是要坚持,越是要把它干好。
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李学欣老师说:“听孟子之文章,如闻战鼓;读孔子之《论语》,如沐浴春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浩大的银河系。他研究阐述的思想体系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美学、语言学、艺术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点多,如繁星频闪,思想性强,如朗月高悬。
孔子虽然论而不著、述而不作,但他的思想体系有着鲜明的主题、明确的语意、清晰的结构、分明的层次、完整的谱系,辐射出强大的光能、强大的磁场。道德文章锦绣灿烂,哲思文理通达晓畅,金声而玉振,登高而望远,纲举而目张。语境瑰丽奇幻,思维廊腰缦回,灵感流光溢彩,有星团锦簇、意象雄奇,有双星缠绕、能量互补,有星云翻滚、景象万千,有星系绵延、余韵绵长。
以上种种,就是我们学习《论语》的理由。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那么,《论语》的精华在哪里?孔子的学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道”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读罢《论语》,我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短短十二个字,是孔子一生教育、学术思想的总结,是他立己立人的写照。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深处实乃做人,回首人生多少事,尽在茫茫一瞬间,人的核心便是为人。
孔子对于人生,无疑是乐观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立身于世,四十岁对世事不再有疑惑,五十岁懂得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一切都深明其义。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违反规矩。孔子一生活了七十二岁,经历万千坎坷,仍旧对人生保持着一个乐观的态度,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恃宠不骄,兢兢业业。
读完《论语》,仰望星空。掩卷而思时,大彻大悟的只有一个字:“道”。首先说“志于道。”一阴一阳,这是易学之道。修己、安人、安百姓是君子之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志士仁人之道。孝悌忠恕是凡人之道,贵和中庸是处世之道。在这里,孔子教诲你要对亲人要爱、对人要仁。要志于道、始于学。“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君子当“以道自立、以道立人”这是道的使命,“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求道之精神。
他强调政德为先,推崇为政以德、以德治国。“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驭民之术,当以仁德为先,礼、乐、刑、政各有其用,既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更要讲礼乐教化,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仁生义,由仁及德,做到恭敬、宽厚、诚信、积极、恩惠在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方能政通人和。
德治当从统治阶级开始。他要求君王、官吏、贵族做道德自律的表率。“以德取人”,是选官用人的原则、法则、准则。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心正方能行正,德高才能望重。
孔子注重道德引领。君子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提醒说话的艺术,君子说话要防止三种错误,没到该说的时候说了,是”躁”;该说而不说,是“隐”;不看时机场合就乱说,是“瞽”,是谓“三愆”;君子要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是谓“三戒”。君子要敬畏天命、敬畏高贵之人、敬畏圣人之言,是谓“三畏”。
君子要做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凡事皆思,才能保持君子的智慧、君子的仪态、君子的素养、君子的高贵,是谓“九思”。
孔子告诫正人君子们,要行必恭、事必敬、养必惠、使必义,要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告诉凡夫俗子们,要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人;鼓励强健奋进者要“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主张以德修身。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孔子对君子修身的要求,好学、自省、改过、力行、克己、守善、行道,是修身的方法。
他为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确立了一系列道德标准、精神标高、行为标本。对内讲仁德,对外讲义德,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臣忠,此“六德”搭建成社会关系的桥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织成社会秩序的纽带,圣生仁、智率信、义使忠,“六德”相互关联、交织耦合,维系着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夫敬妇顺的道德社会与和谐世界,
孔子认为,官有官德,民有民德,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像草,风吹草动,草随风行。爱、惠、恕、孝、信、勇、俭、无怨、直、刚、恭、敬、宽、庄、敏、慎、逊、让,是社会个体应该保持的品德;教化民众要向善去恶、尊德守法,见义勇为、待人忠恕,上下同德方能万众一心,君民同心方能无坚不摧。
孝悌忠信是人之四本,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教化人心、驯化人性、尊重人道,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知识、德行、忠诚、守信是孔子施教的重点,他是古代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师,以道育人、以德化人、以术授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三个层次。
孔子认为当官者要崇尚: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五种美德,要摒弃对人不加以教导只知道杀戮、不加以警醒而坐视其成、政令迟缓却要求限期完成、送人以物却非常吝啬,这一虐一暴一贼一吝,是四种恶行。君子做到尊五美、摒四恶,才能从政当官。“天下大同”是政治理想,以德治国是治政方略。
对于孔子“仁”的理解。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之“仁”上通下达、惠济四方。“仁者先难而后获”,是谓先有奋斗才会有收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者的胸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仁者的目标。仁者爱人,仁者无敌,是人生的高境。
孔子思想的星空里有无数颗星在发光,其中最亮的恒星是仁、义、礼、智、信。他们发生着量子物理学才能比拟的反应过程,释放出只有热核反应才能产生的能量。一切的光芒与温度从这里出发;温、良、恭、俭、让,五星闪烁,聚星成团,仁爱的光芒照耀碌碌的苍生、指点迷茫的心灵。
“百事孝为先,孝是百善源”。在孔子看来,尊孝道、守孝悌乃仁之始、爱之初,德之本、行之道。是至德、本根、要道。只有从侍奉双亲、心守孝道开始,才能忠君爱国为民、建功立业报国,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可能爱国爱社会,一个不孝顺长辈的人,不可能遵从国家、服务社会,是谓不仁、不爱。
根往深里扎,人往高处走,人生要有自己的高度。孔子是教书先生,认为思想比知识重要、品格比成就宝贵。他标定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品格。当立志于求仁道,立足于修仁德,立身于讲仁义,游走于学技艺;他传授的理念是君尊民亲的“仁学”。倡导的观念是行大德大道之事、做大忠大勇之人。坚守的信念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个民族传承千年、接续万代的精神高地。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高原,孔子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高峰。
万山磅礴看主峰,《论语》就是其主峰。一部《论语》,区区万言,行文要言不烦,简若微信微博,却站位高深、内涵专博,微言大义。巍如醒世恒言,句句是治国理政的秘笈,篇篇是定国安邦的宝典。评点兴衰治乱如开济世良方,字字点穴、条条切脉;表达褒贬抑扬满怀赤诚坦荡,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其言也诤,是孔子的政治宣言书、治国策。
思想的能量在这里聚集、交换、转化,文明的光和热在这里加热、升温、传导,一个民族的高度、深度、厚度、温度在这里找到基点,所以,后世评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一罐心灵鸡汤,其香也醇、其味也正,既适合全民共享,又宜于独自品尝。论道说理如行云流水、通俗易懂,又如饮珍醪陈酿、耐人寻味,帝王将相能用,才子仕人能学,妇孺童叟可诵,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到自己,芸芸众生又能读出不同的“论语”。
雨打芭蕉夜,鼓敲三更时,沐浴焚香净心,合掌捧读《论语》,那每一个字都是敲落在琴弦上的音槌,每一章语意,都像小提琴G弦的旋律直抵人心。直抵人心。
孔子语录乃人间之指南、人生之信条,大道至简、真水无香,是泱泱华夏民族世代子孙做人做事的教科书、学知学艺的思想库,一读几千年,百读不厌。
理想是星,点亮你的心灯;理想如月,透亮你的心空;理想之光照亮你夜行的路,理想之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世界大同,协和万邦是孔子的理想。
读罢《论语》,思维的波涛冲击海岸,激起千堆雪。满眼里尽是孔子的光芒……道德之光芒,人性之光芒,仁爱之光芒,日之光芒,月之光芒,星之光芒,波涛之光芒,思维之光芒,照耀着时下的芸芸众生。为之静,为之动,为之欢呼,为之雀跃,为之手舞足蹈,为之解疑,为之向死而生,感受的是自信、荣光、自豪、伟大,光耀干里……给迷惘的心灵,指引出一条“光明”之路。
孔子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仲尼,日月也,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本文主要参考了刘汉俊老师的《孔子的天空》一文,甚爱之。刘老师可以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作为一名《论语》传习师,更是要从我做起,从反省做起,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学原著悟原理,学会弄通做实,积极推进“儒风新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把孔子的思想传播到政府、机关、社会、乡村、工厂、学校。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